十月

  許多基督徒都渴望能活出聖潔的生命,但因他們常常在某些罪或性格的缺陷上掙扎,雖然沒有活在大罪中,卻己放棄了追求聖潔生活的意願。他們不滿意自己在道德上的妥協,又要活出聖經聖潔生命的吩咐,讓他們感到十分挫折。當他們為某些罪痛苦禱告,卻好像沒有任何改變。

  另一方面,現代基督徒受到西方自由風氣的影響,大多缺乏身體方面的聖潔。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看見人們在吃的、喝的、用的,常常都只是為了滿足肉體的慾望。一些人縱容自己去看不該看的,去聽不該聽的,去想不該想的,只為了滿足心中被罪惡污染的情慾。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再一次就好」的毛病,只要再看一次就好;只要再吃一份甜點就開始節食;只要再看一個劇就開始讀聖經。我們都很清楚,我們在某些事情上就是沒有抵抗力。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撒一點小謊,或容許自己有一些邪惡的念頭沒有關係,我們會漸漸改過來。但是上帝不容許我們有這種想法。

  當我們有太多在罪中掙扎失敗之後,有人建議我們不要再靠肉體的力量來過基督徒的生活,我們需要停止努力,把罪的問題交給基督,因為祂已經在十字架上成就了一切的工作,我們將會經歷到勝過罪的人生。我們生來就是罪人,即使我們因信基督而稱義,但是老我的生命仍然會朝著犯罪的方向前進。我們仍然會習慣多關心自己,少關心別人;受到傷害會習慣想要報復,也會習慣縱容肉體的慾望。當我們信主成為基督徒時,事實上不會在一夜之間改掉這些習性。我們會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要努力擺脫這些習性。

  上帝已經做的,就是藉著基督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使我們得到聖靈的能力去抵擋罪,但抵擋罪的責任在我們身上,上帝不會替我們做。上帝所做的,就是透過聖靈叫我們看見自己需要聖潔,並激起我們的內心渴望聖潔。祂也賜給我們屬靈的力量來活出聖潔的生命。而我們必須做的,就是要經常研讀聖經,及透過聽道來了解聖經,並求聖靈來鑒察我們的心(詩139:23-24)。願主叫我們常常讀祂的話,更重要的是順利祂的話,這就是基督徒應盡的責任。

九月

  以弗所書4:11-16節保羅教導眾教會關於教會的身份和她的任務。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又是教會的頭。基督為了祂的身體,祂賜下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者和教師,為的是要裝備信徒以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若是不在牧者的帶領下,同工們自行其事,只會讓教會產生混亂,不能按神的心意建造教會。故此,弟兄姊妹需要相信神在聖經裡的啟示,不可挑戰神所定下的旨意。

  有某教會的信徒因為個人的感情因素,無端攻擊對方,甚至因為對方成為同工後轉向攻擊牧者。自己常藉著「聽」到某個聽音,自認得到某種特別的「啟示」,甚至對教會發出神要關閉教會「預言」,凡此種種行為已不知不覺成為「假先知」了。凡是跟此人接觸的莫不受其影響,隨著這些謊言在教會裡製造紛爭,叫大家質疑牧者的權柄,這都是嚴重分裂基督身體的行為。我們必須要與此類人劃清界限,相信其謊言將造成教會巨大的傷害。

  總有信徒誤解教會的真義,以為教會的首要任務是服務會友,如果會友認為教會照顧不周,離開教會到別的地方去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那麼教會是指誰呢?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教會的一分子,自己也在基督的身體之中,若要責怪教會,也等於是在怪自己。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建造基督的身體,特別是同工,他們是由弟兄姊妹選出來的,在牧者的帶領下建造教會。如果同工不是以服事教會為目的,卻與牧者爭奪牧養權柄,那為什麼來作同工呢?同工若經常遲到早退,或因種種原因經常缺席主日崇拜,那麼就有愧於對弟兄姊妹的託付。有什麼是比事奉基督的身體更寶貴的事呢?教會與世界是對立的,信徒當離開世界來到教會敬拜神。我們在每個主日集體敬拜是對神救恩的正確回應,我們在過去一個星期中所領受的種種,都應向神獻上我們的讚美與感謝。我們絕不會把祂賞賜只留給自己。主耶穌說:「我們的財寶在哪裡,我們的心就在那裡。」經常且固定的來到教會敬拜神,是我們對神恩典的回報。神盼望祂的兒女在教會中長大成熟,不再作小孩子被各種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蒙蔽,更不要被世上信息歪理帶著走。

  十月初將來接替劉傳道夫婦牧養本堂的,是在西班牙開拓華人宣道會有十年的楊牧師夫婦。楊師母生於香港,小時隨父母去美國。楊牧師在美讀完神學後受宣道會按立成為牧師,全家於2003年被差派到西班牙為宣教士,10年後返美在母會的國語部牧會。2020年退休後經常回西班牙協助教會的需要。楊牧師夫婦育有二女,大女兒是小學老師,小女兒攻讀家庭婚姻輔導碩士。我們感謝SJCAC山河市宣道會的大力支持,差派兩對牧者夫婦來本堂協助牧養的工作。

八月

  聖經中的每一卷書都是神的啟示,這位神是獨一、偉大、全能、全權之神,全宇宙中沒有比祂更高的權柄了。因此,祂所啟示的話語具有無比的權威,但正因如此,抗拒祂的人死命要破壞祂的權威,好讓人在這一點上也能取得一席之地,甚至能和神「平起平坐」。

  撒但無疑地非常了解人內心的驕傲想法,但牠不需要直接出面,只需利用人們的驕傲和貪婪的野心,便能促使人作牠的馬前卒,為牠所用!牠在伊甸園使用過的技倆在今天仍很管用,因為想要和上帝「平起平坐」的野心一直鮮活地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那「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像足月的胎兒,隨時就要生出來。因此,聖經的話語不斷地重複警戒著我們,不要聽信似是而非的謊言,更不要被撒但用情緒勒索,以致於我們對牠產生同情,相信牠所說的話。

  八月第二週杜塞道夫宣道會將迎來初結的果子,一位第二代的小弟兄將受洗歸入基督。在路加福音十五章重複著:「為一個罪人悔改而歡樂」的經文,我們也為此歡喜快樂。我們來到世上,是有人為我們的出生冒著生命的危險,我們的母親為我們帶來了肉身。詩篇上說:「我們的受造奇妙可畏」,人的出生不單是一個神蹟,而生命本身也是可畏的,因為造物主賦予了小嬰兒新的生命。而另一件令人驚喜的,就是人有第二次出生的機會,那是透過一個人的死所帶來的,祂就是耶穌基督。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第二次出生付上了生命的代價。這新的生命是神對我們生命的「再創造」,也同樣是「奇妙可畏」。願我們為每一個重生的靈魂感感讚美神,祂是配得我們一切的榮耀和頌讚!

  牧師和師母休安息假期間,九月起將由劉傳道夫婦來本堂服事,他們早年移民美國育有一對兒女。劉傳道來美之後信主,師母從小受洗。03年神呼召劉傳道,06年就讀美國的神學院,09年畢業,隔年在國內事奉,教授教會歷史、希伯來書、神學思想史、摩西五經等課程。師母從07年起在一華人神學院作行政同工,同時完成了碩士學位,經常到國內教課。後因照顧母親及個人健康因素,於今年6月辭去神學院工作。98年起在SJCAC宣道會聚會,是宣道會認可支持的宣教師。07年在楊牧師(十月份將來柏林事奉)的邀請下經常參與馬德里希望泉宣道會服事。

七月

  今日普世教會有一個危機,即基督徒對神的相信危機!這個說法似乎讓人產生困惑,基督徒明明是相信神、相信基督的,為什麼說他們不太相信神了呢?這個危機是從何而來?這可能要從他們的信耶穌這件事說起。人會相信耶穌,接受耶穌的救恩會有不太相同的因素。有人是因為別人的見證,有人是因為受到別人的幫助,有人是透過讀聖經,有人是在崇拜或是在聚會中的感動……有不同的原因促使他們相信耶穌為他們預備的救恩。雖然「入門」的途徑不同,但不變是救恩的本質,以及它所規範的「規則」。

  簡單的說,福音的信息是宇宙中有一位獨一的造物主,祂創造了天地萬物以及人類;其次是因為人犯罪離開了造他的神;然而因為神的憐憫就賜下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代替人因犯罪要受的刑罰而死在十字架上,便將人從罪惡過犯中拯救出來,凡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就得著這救恩。凡相信祂的人就賜他們永生,並且收納他們成為神的兒女。

  我們相相信,凡受洗歸入基督的人,都能簡要地說出以上的救贖真理。然而在受洗之後,不同的基督徒卻活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有的積極尋求事奉主,參與教會大大小不不同的聚會;有的卻安於享受這個永生,對於信仰的生活並不十分熱衷;可能多數信徒介於這兩者之間,有時熱心,有時冷淡,情況不一而足。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大主因是,不是所有的信徒都那麼堅定相信神。是的,他們曾經相信神,在受洗時那種感受是真實的,他們也相信神赦免了他們的罪,拯救了他們脫離死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感動漸漸變得不真實,取而代之的是忙於世事的追求,因為世上的事對他們來說更加地真實。

  不怎麼相信神漸漸佔據了他們心靈深處,我們可以從一個指標觀察出這種推論,就是他們對聖經的啟示有不同於以往傳統的解讀。聖經是神給世人的啟示,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有人 不相信聖經,也等說他不相信這位啟示的神。原本教會習以為常的教導,漸漸變得不受信徒歡迎,他們更傾向順應這個世界潮流,以及符合他們內心價值取向的解讀。我們知道聖經的真理從不改變,從舊約到新約,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見有任何挑戰聖經真理成功的例子。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聖經突然不被信徒全然接受,信徒只是部份接受呢?原因何在?一些牧者、聖經學者分析指出,這是因為信徒順應這個世界觀點的結果,以致沒有任何人可以主張一個絕對的真理;另一些意見認為,他們堅信人可以自己決定他應該相信什麼,而不是由教會來決定;有些分析的則說,聖經真理對他們來說無法應用於實際的生活。

  以上種種現象都對基督信仰構成極其嚴峻的挑戰,如果神不是獨一的,如果神的啟示是可「修改」的,或是可以自行解讀的,那麼教會面臨解體或是世俗化的危機便不是危言聳聽了。但這正是神兒女奮起堅守真理的機會,那忠心到底的,必得到生命的冠冕(參考啟示錄2:10)。

六月

  親愛的弟兄姊妹,「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羅1:16)這次教會的生活營聚焦於「以福音為中心」,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上以及家庭中實際應用活出福音的更新生活,就值得我們花費這樣的時間去學習。福音不僅要拯救一個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權勢,它更要更新基督徒的生命。福音的大能顯現在我們每日對自己傳福音,用福音來改變我們,一生之久!得救重生的基督徒生活的日子久了,似乎容易忽略了我們每天仍舊需要神的福音來更新我們、建造我們,好讓我們在世的日子裡,不再被有形、無形的偶像欺騙,也不再自己「感覺良好」,而是隨時警惕、儆醒,不讓這世界來蒙蔽我們的心,卻能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

  當我們歡歡喜喜地接受耶穌是我們的救主,但我們是不是也歡歡喜喜地承認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祂擁有我們生命的主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的生活表現應當是翻天覆地的轉變,別人也會驚訝於這樣的改變。如果答案並非是肯定的,那麼別人就感覺不到我們生命的改變。那麼為什麼福音不能真正改變我們呢?福音難到失去它的大能?答案並非如此。

  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不想把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神賜給人最大的禮物之一是「自由意志」,這是神的眾多可傳遞的形象之一,是非常寶貴但也非常致命的東西。自亞當墮落之後,人的自由意志也受到虧損,人已經無法「自由地選擇」歸向獨一真神,我們之所以能得到救恩,完全是神的恩典。人不能說是自己選擇基督,人的罪性只會讓其拒絕基督的救恩,除非神作工。聖經也不接受「神──人合作」的說法,認為救恩臨到一個人,需要人的意志決定。不,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如果在救恩的問題上,那怕是有一點點提到人的「功勞」,這就不是恩典了,也會貶低福音的價值。

  即然人的得救完全來自神,那麼一個得救的人有什麼理由不要自己生命的主權交出去呢?如果我們的命是被耶穌「撿」回來的,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為祂捨棄自己的主權呢?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我們的罪性仍想保留一部份「自己的主權」,自己作主是人類從巴別塔事件以來不斷重複發生的事,即使是得救信主以後也不易改變。這就是我們天天要向自己傳福音的原因,因為福音不僅是要拯救我們,也要重生我們,一個新生命要在我們裡面漸漸長大,關鍵的因素就是我們要認耶穌是主。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新變化。

五月

  親愛的弟兄姊妹,神永遠在做新事。凱光、福安夫婦多年在教會事奉,不單用音樂,也用主的話語來造就教會的弟兄姊妹。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感於福音的迫切需要及神的呼召,他們毅然決然願意放下屬世的事業,於今年九月全時間奉獻讀神學,並預計三年後完成學業返回德國牧養教會。他們尤其關心第二代的信仰承傳,因為這是華人教會的未來,必須加大力度來重視。因此這來自杜塞道夫的「馬其頓呼聲」由宣道會來接應,德國宣道會聯會的眾牧長、宣教士都給予高度的接納與祝福,並由我們教會來負責主要的開拓工作。由於現今普世從事福音工作的工人極度缺乏,我們一方尋求宣道會內部的資源,我們也同時積極物色宣道會之外的傳道同工一起來努力建立更多的教會。

  五月31日下午2:00杜塞道夫宣道會即將正式成立,我們敬邀弟兄姊妹同心祝福一個新教會的誕生,同時為著新教會的發展繼續禱告,求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杜塞宣道會,讓我們與他們彼此因著共同的異象連結在一起,一同興旺主的福音。這福音不僅是給近處的人,也是給遠處的人,無論是華人、德國人,或是其他的民族,福音都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

  當主耶穌被高舉,就能吸引萬人來歸向祂。我們即將在六月第一個週末(7-9日)舉行疫情後的第一個實體生活營,我們幾位教牧同工Christian牧師、李牧師、師母和紹劼弟兄,將用「以福音為中心的生活」系列專題,讓弟兄姊妹深度認識福音怎樣應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工作中和家庭中。我們將會發現福音不再是聖經文字上的理論,而是可以落實在我們生命中的有益教導。弟兄姊妹將能在這三天兩夜的營會中,以分組討論的方式探討及發現福音得勝的奧祕。並且在群體的近距離相聚中,體會那種在地如在天的生活,並透過活動、遊戲加深我們彼此之間的認識。主耶穌教導我們,若我們彼此相愛,世人就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了。彼此相愛不能只是「宗教術語」或是一個理論,它是能真正實踐出來的。彼此相愛也非僅是停留在和諧的氣氛裡,它可能會是需要「用愛心說誠實話」,甚至會動用到「教會紀律」,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古人也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總之,教會一方面要保持信徒的靈命更新,更需要新新念念主耶穌吩咐的大使命。「靈命更深」與「廣傳福音」一直是我們宣道會的核心價值與DNA。願與弟兄姊妹共勉。

四月

  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是隸屬於德國宣道聯會(MAKD)之下的華人教會,我們在德國與不同語言的宣道會,如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英語等,共同在聯會的大家庭當中一起成長和事奉。每年聯會都會召開一次全體宣道會的退修會和年會,此時各教會都會派代表來與會。在會議中除了有信息分享之外,我們也有機會能聽到其他宣道會的事工分享,他們的感恩事項及需要,並且一起為彼此相互代禱,在主裡不分語言、種族彼此記念,確實實踐主基督彼此相愛的教訓。

  感謝主,今年的聚會在馬堡附近的Bad Endbach舉行,大人加小孩共有61位參加。在柏林有從事家庭教會網絡的aXecess事工,他們與說德語及阿拉伯語的成員合作,建立起Journey教會,目前已有三個家庭教會和一個查經班每週聚會。另外則是在白湖區(Weißensee)的藝術家福音事工Envision。這裡有四萬人口卻只有四間福音派教會,其中之一是屬於Journey的家庭教會。這裡的居民大多是無神論者,他們缺乏的是有人向他們傳講基督。藝術家是最常被教會乎略的一個族群,他們常常不知道該怎樣藉由藝術創作來表達他們的信仰,因此這個事工除了要幫助他們認識基督信仰外,也幫助他們藉著藝術來傳達信仰。

  我們要特別提到在科布倫茲(Koblenz)的阿拉伯語教會,牧師是敘利亞人,然而因為他們的教會人數少無法供應牧師的生活所需,因此他平常以開公交車維生,並且教會缺乏給第二代孩子的聚會場,因此亟需我們的代禱。而在柏林的Lighthouse則有美國宣道會宣教士的Sprachcafé事工,教導阿拉伯人德語及英語。另外在Neukölln有阿拉伯語的宣道會,這次也有分享他們的婚姻輔導事工。

  在西班牙語教會方面,法蘭克福宣道會因為正好要聘請新牧師,這次未能來參加;而在柏林的西班牙語教會最近承租到我們教會附近,可容納200人聚會的新場地,目前正在進行裝修工程,感謝讚美主!

  六月初教會的生活營的地點在Waren,這裡也有宣道會的國際教會,他們在這裡向德國人傳福音,同時也用教英語的方式來進行福音事工。今年聯會同時開展了三個新的事工,分別在羅斯托克,和即將進行的海德堡杜塞道夫。羅斯托克和海德堡將以德國人為主,以德語和英語為媒介。杜塞道夫則以華人為主,以普通語和德語(第二代)來服事當地的華人。求主賜給我們宣道會今年有加倍的成長,為主繼續得人如得魚!

三月

  一個被聖靈重生的人,不是為了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是當人被聖靈重生時,神就在他的生命中一個全新的創造。在路5:36-39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耶穌要講的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耶穌基督要帶來一個全新的改變。那個改變不是把舊的東西修補改進,也不是把舊的東西放在新的容器裡。但人習慣用舊的觀念去生活,人很難改變,而且基本上人不想要改變。所以這個全新創造的生命,特別是對我們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我們,有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作基督徒不是成為一個更好的孔子、更好的孟子。不少人想把人的品格、道德提升,以為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絕對不是!

  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而且我們的心裡面有許多邪惡,我們無法靠著自我修練來自救。如果我們自己覺得,我們不算是太壞的人,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慢慢一點一點改善,我們就會朝著好的方向走。這是許多基督徒靈命軟弱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不知不覺地用了傳統的東西來自我改善,例如:「吾日三省吾身」、「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們要一再強調,福音就是單單相信基督而得救,而不在於我們是誰、我們有多努力去做個好人。如果我們明白這個「新造的人」的真理,就會深深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這就是福音,在我們什麼都沒做之前,神已經先接納我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神恩典的回應,相信基督並接受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今天教會的信徒如果不明白自己已經是新造的人,以及他們是基督的特使的身分,會是怎樣呢?這點我們真的要好好思想。當你認識到自己是基督裡新造的人,並且是基督的特使,那我為你感謝神。我也盼望弟兄姊妹在此時就更新你與神的關係,對自己說:與神和好吧!因為只有我們每個人與神和好,基督徒之間才能真正彼此和睦、彼此相愛。願我們今天得到神話語的祝福,從我們自己開始,我們天天與神和好!

二月

  宗教的定義之一在於,你需要為神做些什麼,然後神才會給你什麼。這是基督教之外的宗教的運作模式,但不知何故,不少基督徒也用這種運作模式來過他們的信仰生活。但這不是基督教!這只是用基督教的名字替換了其它的宗教而已。然而這種運作模式對基督徒的信仰是很大的傷害,「要為神做點什麼」的思想,其實是來自「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出發,而不是「以基督為中心」。

  聖經不是教導我們要事奉神嗎?那麼為什麼同樣是「要為神做點什麼」的兩個人,他們的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呢?首先,我們需要思想的是,究竟我們「為神做點什麼」有什麼目的呢?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這樣做為的是要從神那裡得著祝福、平安,或是別的什麼,這樣的動機就是宗教。這樣的動機是出於一種「交易」的概念,他們站在與神同等的地位上,尋求一種有益於自己「平等互惠」關係。一旦他們為神付出了卻得不著相等的回報,那麼就會讓他們的信心崩潰,結果常常是遠離神,不再像以往那樣熱心敬拜神。

  另外一種人也是「要為神做點什麼」,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出於信心和順服,又是出於對神的感恩。怎麼說呢?因為他們深深感受到神對他們的愛,他們被主耶穌犧牲的愛所感動,他們認識自己的罪孽深重,若不是主耶穌的救恩,他們不能相信他們的生命可以活得這麼豐富、這麼有意義。因此,愛主之心、順服之心就從他們的心裡發出。聖經所講的一切、主耶穌的吩咐,他們從心裡願意遵行,於是「要為神做點什麼」,只能說是以他們微小的力量來回報神的恩典的動機罷了,他們事奉神、敬拜神的目的,並不是想從神那裡得著什麼,而僅僅是出發內心對神的愛的回應。

  這樣的想法是何等的寶貴!基督信仰從此不再是一種轄制人的東西,因為當人深深體會神愛他、看顧他,赦免他一切的過犯,又賜給他永生,他還需要從神那裡得到什麼呢?沒有了,世上的榮華富貴、名聲地位,都無法跟神的恩賜相比。因此,親愛的弟兄姊妹,除非我們常常連於耶穌基督這棵葡萄樹,否則我們無法靠著自己結果子。我們花的大部分時間是跟誰連結的呢?是網上的視頻、短影音、影視節目,我們與主耶穌的連結多於這些嗎?如果不能多於這些,我們是不能結出果子的。人會結出果子是因為他們連於基督的生命,就自然會結出果子,不是人「要為神做點什麼」,而是「神已經為我們做了什麼」!

一月

  主耶穌基督在復活升天前說了兩段話,第一段記載在太28:18-20,在那段經文裡,主耶穌以祂至高的權柄,將傳福音的大使命頒布下來,要使萬民作主耶穌的門徒,並繼續這樣的使命。這個大使命的性質本身就是一道命令,它如同是一位軍隊的指揮官,下達給士兵們的命令,士兵必須遵行指揮官的命令,不打折扣,如實的完成。第二段話記載在徒1:8,這段經文所講的內容與馬太福音類似,都是要向普天下去傳福音,直到地極。所不同的是,這段經文強調傳福音必須依靠聖靈所賜的能力,而非人力所能完成。

  因此,我們綜合這兩段話的教導,我們可以歸納出主耶穌基督的心意:祂是一位宣教的上帝,祂為了拯救世人而來,在祂完成救贖大作之後,祂將建立教會的任務交給教會。而教會必須承接祂的命令,貫徹紿終。祂也應許賜下聖靈,藉著聖靈賜下的恩賜和能力,教會方能完成主的命令。

  我們從這點看到,主的使命是我們不可推拖的責任,教會的弟兄姊妹有義務和熱情,如同精兵接受這位宣教指揮官的吩咐,讓更多的人成為主的門徒──也就是讓祂的教會有更多的精兵。弟兄姊妹要順服的,是這位至高權柄的指軍官,祂將這榮耀又艱苦的任務託付給我們,我們原是不配,但承蒙主耶穌基督──至高的主宰看得起我們。

  教會如今能夠回應主耶穌大使命的行動,就是盡我們所能的、積極的、刻意的(intentional)、謙卑感恩的,用這樣的心態來接受主的託付和差遣。我們教會首先已跨出第一步,就是成立早堂的崇拜。我們禱告有主的通達道路賜給我們,在德國教會結束他們的崇拜後,我們能接續起這個城市的福音工作。現在,學人團契也在進行轉型。幾個月前,德國宣道會聯會主席Vernon牧師在與各教會及宣教士的視訊會議中,建議及推動「細胞小組」來成為發展教會的助力。所謂的「細胞小組」就是以「破冰、敬拜、查經及禱告」四軌並進的方式來運作。學人團契都一直有這樣的基礎,因此轉型是不難的。我們所要強化的,就是在小組長及副小組長的訓練上,讓他們學習如何帶領查經。我們特別會著重禱告,我們的禱告將導向傳福音的異象,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為福音名單的禱告上,每位組員都可以在這一年內,為三位未信主的人禱告,我們請求聖靈動工,賜給我們力量,除了禱告不懈,也求主催逼我們走出去。因為主耶穌的使命就是要我們「去」。